
文人墨客齊聚一堂,非遺項目驚艷登場,賞月吟詩歡度中秋……9月27日晚,在有著201年歷史的巴縣老院子——彭氏民居,一場以詩歌為媒穿越古今的“2023重慶中秋誦讀會”,用誦讀、吟唱等多種藝術形式,向觀眾呈現了一場古今文化碰撞的盛宴。巴南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舒朝斌,區政協副主席周正參加。


此次活動由巴南區委宣傳部、巴南區文化旅游委、重慶交通廣播電臺、重慶詩歌創作委員會、巴南區融媒體中心主辦,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推廣巴渝文化,推動全民閱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特別邀請了優秀詩人王順彬、文學專家黃賢忠,以及祝克非、張民、田桑、陳慧等朗誦藝術家與50余名詩詞愛好者誦名篇、賞雅樂,共赴詩意之約。



重慶是一座古老而充滿活力的城市,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巴南作為巴渝文化重要承載地,歷史文化底蘊厚重。彭氏民居是第一批掛牌的巴縣老院子,也是巴南保存最為完好、面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大院,在巴南乃至重慶都聲名遠揚。本次中秋誦讀會借助彭氏民居這座老院子,圍繞巴渝文化傳承,呈現了“渝州唱晚”“巴山南風”“巴山渝水”三個篇章。

千古詩詞,道不盡巴渝風流。華燈初上時分,晚會在一群身著古裝的小朋友合誦的《靜夜思》中拉開序幕。隨后通過《早發白帝城》《夜雨寄北》《重慶府》《圣燈山絕頂》等古代文學作品的誦讀,帶領大家一同追憶巴渝歷史。每一首古詩詞都如一幅濃墨重彩的山水畫卷,描繪了巴山之曠遠、渝水之柔情、人民之智慧。

“秋天的月亮是慵懶的,載不走陽光、雨水以及霜,也載不動稻子和田埂……”在“巴山南風”這一篇章中,現代詩《秋天的月亮》,帶著觀眾走進了一個充滿溫情和詩意的秋夜。與此同時,誦讀者們還精心挑選了《行走巴南 尋一心安處》《江州一片月》等多篇現當代文學作品,展現月色之美,表達對家鄉之愛。

在“巴山渝水”篇章中,誦讀者們以《巴渝十二景》詩詞為主線,誦讀了重慶范圍內相關的詩詞作品,同時貫穿以中秋、月亮為話題的互動,帶著大家一起放眼巴山渝水,探尋詩意故鄉,感受濃郁的節日氛圍。
這里詩情、詩意、詩書、詩樂齊聚,這些詩詞,有壯大而澄明的情懷,也有淺聲吟唱的呢喃,無不飽含了對巴山渝水的深情厚意,誦讀者們懷揣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在詩作中撫摸家鄉的月亮,找到山海間的自己。

舞臺上是詩意的表達,觀眾席則是浪漫的涌動。觀眾們圍坐在臺下,一邊品嘗著剛出爐的月餅,一邊聚精會神地聆聽,時而響起熱烈的掌聲和歡呼,時而沉浸在浪漫的追憶中,和詩人一起歡樂、憧憬……穿越時間和空間感受著巴渝文化的魅力。參加活動的詩詞愛好者們紛紛表示,將以老巴縣為起點,站在新重慶的時代節點上,延續千年文脈,舉杯邀月,對酒當歌,以夢為馬,建設好新重慶,讓美麗的巴渝大地更富有詩意。


活動現場除了詩詞誦讀和歌舞表演以外,還設置了非遺展示區。魚洞亂針繡穿梭飛舞,繡制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圖案;茶藝師精彩的茶藝表演,詮釋了巴茶之源的歷史文化傳承;展架上擺放著“巴巴虎”文創產品,是對老巴縣文脈的延展;現場傳統月餅的制作展示,在月色的輝映下,讓節日氛圍愈加濃郁。
(文圖/宋文勵 郭進 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