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重慶言子,聽走馬故事。今天,我再給大家講一段重慶才子龔晴皋被嘉慶皇帝欽點字狀元后又憑一個“花”字而當官的故事。
嘉慶皇帝在成親王府一時興起點了龔晴皋為“字狀元”后,因為對龔晴皋的來龍去脈搞不清楚,所以不便馬上召見,便讓成親王多加了解后再作定奪。成親王接了這個任務,就把龔晴皋以門客的身份安排住進了自己那個別院里面。
龔晴皋住進別院之后,成親王一有時間便與他吟詩作對、舞文弄墨。通過交流,成親王對龔晴皋的學識、人品有了更深的了解,心中認定龔晴皋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不僅無愧于“字狀元”的頭銜,更具備從政輔國的才干。他打定主意,要在合適的時候向皇帝上奏,請圣上召見龔晴皋,不拘一格任賢用能。成親王雖然喜歡龔晴皋,但畢竟是位王爺,大多數時間還要上朝議政、進宮問安或走訪其他京城達官顯貴的。因此,他不可能總是在家陪著龔晴皋天天吹垮垮噻。這樣一來,龔晴皋也就有很多的閑暇時間,一個人在書房里畫一下畫啊、寫一下字啊打發時光。
這天,成親王又上朝去了。龔晴皋一時無心寫字繪畫,就準備到后花園去散一下心。路過后院柴房之時,只聽到里面有些人在大呼小叫、吆五喝六,很是熱鬧。龔晴皋甚是好奇,心中暗想:“里面這些人在干啥子呢?”于是,他走到窗邊往里一看,原來是幾個雜役,閑來無事,正在里面擲骰子(重慶言子:擲色子)賭錢。龔晴皋是個讀書人,除了讀書寫字、吟詩作賦之外,對生活中的一些娛樂活動也有所了解,只是他對賭博不感興趣,看了一會就離開柴房,繼續往后花園方向踱步信走。剛剛走到花園門口,就聽到花園里面鶯聲燕語、嬉笑盈園。龔晴皋細細一觀,見是成親王的格格和一群丫環在里面玩耍。常言道“男女有別”,更何況自己畢竟是個門客的身份,不便唐突,只好回避。
龔晴皋回至書房,隱約還聽到柴房里面的喧囂之聲,頭腦里面再次浮現出那幾個雜役賭錢的場景。龔晴皋突然靈感乍現,此時無事,何不把這個鮮活的場景畫出來,一則權當記錄市井生活,二則還可打發無聊時間。好!說畫就畫。龔晴皋展開畫紙,行墨走筆、輕點漫勾,沒得好一會兒,一幅生動鮮活的水墨人物畫就出來了。他正在兀自欣賞這幅作品的時候,成親王走了進來。龔晴皋起身相迎,成親王正欲說話,忽見書案上這幅墨跡未干的畫作,略一端詳,連連叫好。原來,成親王也是個好賭之人,尤其是喜歡擲骰子。畫上這幾個人,畫得是神色各異、活靈活現,令人有身臨其間之感,不絕已置身于這群賭徒之中,手癢癢的忍不住想沖著這幅畫去親自甩一把骰子。他越看越喜歡、越看越過癮,嘖嘖贊賞之余,突然發現這個畫上還沒有蓋印,于是問道:“龔狀元,這幅畫恁個好,啷個不蓋印呢?還有,畫上面為啥子又沒得個名字呢?來來來,讓本王為你這幅神作取個名字,就叫《擲骰圖》如何?”龔晴皋心中暗想:“如此涂鴉之作,叫《擲骰圖》顯而易見,倒也可以。但這是自己打發時間胡亂繪就的東西,還蓋個啥子印嘛。”然而,成親王一再喊要蓋,龔晴皋就不好推辭,只好在畫上提筆寫了“擲骰圖”三字,然后落款,再打開印盒取出印來,在落款處蓋上了。成親王見題了款蓋了印,撫掌大笑道:“好一幅擲骰圖!來人呀,趕緊拿去細心裝裱,本王要將它掛在別院大客堂和那些先賢古人們的字畫排列一起!”
龔晴皋一聽,再看了一下這幅自己胡亂畫的東西,竟然讓成親王視如珍寶,笑了笑,心想:“這些王爺戎馬一生,也是性情中人,今天喜歡,或許明天就忘了。”所以他也沒甚在意,王爺開心就好,隨他去吧。
成親王叫人把龔晴皋這幅《擲骰圖》裱裝好后,正南齊北地掛在了別院大客堂顯眼的位置。一是可以自己經常看到慢慢品味欣賞;二呢,他也想讓那些來客們看一下,不但自己書畫了得,就連他家養的門客也非一般之人。當然,成親王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想法:龔公子在王府住了恁個久了,一直無緣面君,實屬可惜。他打的主意,就是想讓皇帝看到這幅畫,記起還有個“字狀元”賦閑王府,尚未有個一官半職。
終于有一天,成親王借故請嘉慶皇帝來王府商議皇家私事。到達之后,嘉慶皇帝主動提出先到別院大客堂品玩古人字畫。成親王一聽,心頭暗暗歡喜。君臣一行來至別院客堂,剛一進門,猛然就看到了這幅新掛的《擲骰圖》。站在畫前,嘉慶皇帝正看側看、左看右看,看了好大一陣,才向成親王問道:“皇兄,此畫何人所為?”成親王連忙答道:“是圣上欽點的字狀元龔晴皋所作。”他滿以為會得到皇上的賞識贊揚,并且還準備好了對龔晴皋的溢美之詞。然而,燒簊蓋鍋——萬萬不諳。嘉慶皇帝嘆了一口氣,搖著頭說道:“可惜了,這個人怎么會畫出這么一幅畫出來呢?皇兄竟然還將其掛在了古賢神作之中,豈不有辱圣賢?”
成親王心里“咚”的一下,滿臉惶恐,心中暗思:“這個畫,畫得恁個安逸,為啥子皇帝看了會如此評價呢?”于是,他誠惶誠恐地向嘉慶問道:“圣上,呃……臣惶恐,不知此畫錯在何處?臣,騃童鈍夫有眼無珠,還請圣上明示?”嘉慶皇帝指著畫說道:“此畫構圖精妙,筆墨鸞飄鳳泊,可惜畫龍點睛之處,卻禿筆拙墨,憑空生造,毀掉一切!”成親王心中一時五味雜陳,趕緊打拱叩首道:“臣,看朱成碧、私視目盲,不勝震惶,還請皇上補偏救弊,以正視聽。”嘉慶對著成親王道:“皇兄素日亦好擲骰以樂,且看這幅畫中,那碗里面有六個骰子,已經停下擺平了的有五個,點子分別是一、二、三、四、六,唯獨只有一個骰子還在轉,尚未確定是幾點,要等骰子停下來了方才知曉。在此,可見畫工機巧、吊人胃口、引人猜思,自然值得肯定。假如那個旋轉的骰子倒下來是個五點,那就是一、二、三、四、五、六,大順之局,滿盤通吃。你再仔細看看這幾個人,雖然表情不一,但好像都不希望是五,因為是五,他們就都輸了,所以他們的表情當然也就有些驚懼,畫得硬是活靈活現,無甚弊病。然而,再看這擲骰子的人,他想通吃贏大錢,才右手張開,五指伸直,張嘴大呼極想要喊出個‘五’來,其動作、神色均應是喚‘五’,賭博之人,誰不知曉?因為他要的就是五點,大順通殺之盤。但是皇兄,你學學畫中之人,張著大嘴巴喊個‘五’出來試一下,看看喊不喊得出來呢?”這一番話,說得成親王開不起腔,打不出半點噴嚏。因為這個“五”字是個閉口音,張開著大嘴巴是無論如何也喊不出“五”來的。聽罷皇上一席話,成親王心服口服,心里在想:“這龔晴皋是啷個搞起的嘛?鬧出恁個大個笑話出來!這下安逸了,不但在皇帝面前丟人現眼出了丑,只怕你這輩子就栽在這幅畫上了喲!”皇帝見成親王說不出話、呆在一傍,反而問道:“皇兄,這龔晴皋現在何處?讓人叫他過來,問問他為何在關鍵人物表情上畫成這個樣子?”成親王不敢怠慢,趕緊回道:“龔秀才(你看這成親王也是遭嚇得夠嗆,以前口口聲聲的龔狀元龔狀元,現在都改口叫龔秀才了)現在還在府內,待臣著人喚來問話。”
此刻,龔晴皋正在書房內閑坐品茶,忽見王府管家心急火燎的走了進來,焦急地說道:“龔先生,你今天闖大禍了,皇上叫你趕緊過去問話呢。”龔晴皋大吃一驚,不曉得自己在哪點戳了笨,惹得皇上生氣,想要逃跑是肯定不可能的,那就只好硬著頭皮去面見嘉慶皇帝。一路上,龔晴皋戰戰兢兢地輕聲問管家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管家知道成親王平常對龔晴皋非常喜歡,自己也與他關系不錯,于是就簡簡短短把剛才發生的事情說了一番。龔晴皋一聽,頓感恐慌,思緒錯亂,心中暗暗著急:“遭了遭了,我該如何回稟呢?萬一說孬了、說歪了、說拐了,惹得皇上動怒,咦!只怕重則斬首腦殼不保,輕則板笞屁股開花……”萬般無奈,只好跟著管家來至大客堂。
一進門,龔晴皋不敢抬頭張望,立馬跪下就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帝看了一眼趴在地下的龔晴皋,淡淡地說了一句:“起來回話。”
龔晴皋叩謝起身,垂首站立一旁,就等皇帝問話了。誰知皇帝還沒張口,成親王卻開了腔:“龔公子,你這幅畫中擲骰子之人,右手五指張開,以目前的點數看來,他內心是希望擲出一個大順點數無疑,嘴上也就應該是在喊骰子的點子‘五’,是也不是?”龔晴皋連忙拱手作揖道:“回王爺,正是。”成親王立馬又道:“既然如此,這五字是個閉口音,而畫上之人卻張著大嘴,恰是血盆大口一般,你就像他那樣,張著嘴喊個‘五’字出來試試呢。”
聽聞于此,龔晴皋見皇上并未動怒,成親王說話語氣也還平和,心中暗暗在想:“看來腦殼是保住了,但屁股開花……”吙!一個“花”字出現,龔晴皋馬上就靈醒了,心頭一坨石頭落地,趕緊說道:“回圣上萬歲,回王爺千歲,這樣子喊‘五’必然是喊不出來的。”聽了龔晴皋這樣回話,王爺一時面帶怒色:“那你這樣畫,究竟合意?是要蒙皇上和本王不懂擲骰子嗎?”龔晴皋趕緊跪下,正定回道:“圣上萬歲、王爺千歲明察,草民絕無蒙蔽之意,擲骰之人畫嘴成這樣,實乃揚圣頌德之作,且容草民詳稟。”聽他這么一說,成親王的情緒又緩和了下來:“那你且細細道來。”龔晴皋叩首道:“回皇上萬歲、王爺千歲。草民乃四川人氏,四川人賭錢,將骰子上的五點,稱之為梅花,簡稱為‘花’。賭錢時喊點子,要五點就是喊‘花’而不是喊‘五’,喊‘五’諧音‘無’,反而寓意欠妥,而喊‘花’,則意味著花團錦簇、繁花似錦、春暖花開、遍地紅花……草民這幅拙作的主角,圣上、王爺一眼便知是這位擲骰之人,所以我對他的嘴型處理起來就顯得更為用心也略有夸張,為的就是借此人之嘴開口喊‘花’,以表達出對我們大清江山‘花開富貴萬萬年、鳥語花香歲歲安’的美好祝愿!這是好彩頭哇,望萬歲、王爺明鑒!”嘉慶皇帝聽他恁個一解釋,不由心中大喜,笑著說道:“龔狀元,起來吧。你這畫畫得妙趣橫生,你說的這個開口‘花’,更是意味深長,讓朕了解了四川的方言也算長了見識,朕倒是錯怪于你了。”聽皇帝這么一說,成親王趕緊在旁邊點撥道:“龔狀元,圣上今日已親口當面點你為‘狀元’了,還不趕緊叩頭謝恩!”龔晴皋聽罷,趕緊端正衣冠,再次跪行君臣大禮,口呼:“謝圣上隆恩!臣,定當殫精竭慮萬死不辭,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下安逸了喲,龔晴皋這個字狀元就這樣穩穩當當坐實了噻。謝恩完畢,嘉慶皇帝令其起身,然后和龔晴皋當場盤道,問及了政治、經濟、民俗、文學、字畫等方方面面治國之道,龔晴皋均引經據典、對答如流。皇上龍顏大悅,當即擢升其為“翰林院修撰”,上書房行走,隨時聽候差遣。
龔晴皋就這樣機緣巧合,憑借自己的才華,征服了成親王和嘉慶帝,最終走上了仕途。
(根據民間傳說及有關資料整理而成)
(作者:吳文,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故事大王、重慶市文史研究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