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群文人的2024年是如何度過的?這場年終盛典帶你回顧
2025-01-10 17:47:13 來源:重慶文藝網

重慶文藝網訊(記者 李坐堂)優秀新人佳作不斷涌現、各地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公共文化服務提檔升級……2024年,我市群眾文化活動遍地開花,市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在這背后,離不開每一位群眾文化工作者的付出與汗水。重慶群文人的2024年,是如何度過的呢?

圖片 1
2024年度重慶市群眾文化品牌活動年終盛典舉行

1月10日下午,由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主辦、重慶市群眾藝術館承辦的“群星耀巴渝”——2024年度重慶市群眾文化品牌活動年終盛典在重慶群星劇院舉行,現場2000余位觀眾共同見證這一榮耀時刻。

臺上臺下 最美群文人展現多樣風采

年終盛典上,接龍吹打《搌新房》、相聲《最美群文人》、小品《一票難求》、舞蹈《舍巴沐光》、女聲組合《高粱桿兒節節甜》、廣場舞《“渝”快起舞》等節目相繼上演。通過這一年里品牌活動中較有代表性的作品,現場觀眾同群文人一起,回眸這一年的文化活動精彩瞬間。

圖片 2
相聲《最美群文人》

“上臺跳舞我不怕,館長還要讓我搞策劃。”“基層輔導多累都不怕,我就怕負責數字化”……幽默風趣的相聲《最美群文人》引起了在場群文人的共鳴。正如節目里說的那樣,群文人們不但要精進文藝專長,還要學會政策宣傳、活動策劃、組織輔導、文藝創作等諸多技能,“我要精心策劃,讓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得更加豐富多彩”“我要努力創作,讓老百姓每天都樂樂呵呵”。他們從年初忙到歲尾,從大街小巷忙到田間地頭,只為了給老百姓送去最精彩的文化服務。

對于群文工作的不易,奉節縣群眾文化藝術中心主任楊智立也深有體會。“群文工作看似簡單,但實際上非常考驗從業者。我們群文人不能‘單打獨斗’,要加強與群眾的交流,深深扎根基層沃土,汲取創作靈感,這樣才能打造出雅俗共賞、喜聞樂見的作品。”

圖片 3
頒獎儀式

為了促進全市群眾文化活動水平及影響力提升,助力重慶群眾文化的繁榮和發展,展示我市群眾文化魅力和城市形象,也為了表彰這群在平凡的崗位上高歌奮進的群文人,盛典頒發了2024重慶市鄉村“村晚”活動、第九屆重慶市戲劇曲藝大賽、第十一屆重慶市鄉村藝術節、2024重慶市大家唱群眾歌詠活動、長江流域優秀群眾攝影作品展、第七屆“記憶中的年味”春節影像紀事攝影展、第三屆川渝鄉村振興農民畫聯展、2024重慶市廣場舞展演等8項活動的一等獎和組織工作獎。

據了解,本次年終盛典通過重慶群眾文化云、重慶巴渝文旅云、重慶市群眾藝術館微信視頻號等網絡平臺直播,觀看總人數21.47萬人次。

城里城外 百場好活動提升幸福指數

在一個個節目和一項項頒獎背后,正是2024年我市群眾文化活動工作取得的豐碩成果。

圖片 4
女聲組合《高粱桿兒節節甜》

這一年,巴渝兒女用嘹亮的歌聲和優美的舞姿,展現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的精神風貌。重慶市大家唱群眾歌詠活動唱響對祖國的贊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2024重慶市廣場舞展演進入第十二個年頭,廣場上、公園里、林蔭處、江岸邊,處處都是飛舞的衣袂和靚麗的身姿。

這一年,一大批具有濃郁巴渝特色、重慶辨識度的“渝字號”精品力作涌現。第十一屆重慶市鄉村藝術節里,廣大音樂舞蹈愛好者拿出絕活,以歌舞的形式講好鄉村故事、傳播鄉村聲音;第九屆重慶市戲劇曲藝大賽新人佳作頻出,老百姓熱氣騰騰的生活躍然臺上。

這一年,巴渝鄉村熱鬧非凡。一場場村晚接地氣、有人氣,熟悉的鄉音、剪不斷的鄉情、記憶里的鄉愁具象化起來;“藝起鄉約”文化志愿服務項目讓廣大農村群眾獲得對美好生活實實在在的新感受,成功入選2024中國群眾文化品牌典型案例。

圖片 5
小品《一票難求》

這一年,活動品牌越擦越亮。歷經七屆的磨礪,重慶市文化館(站)從業人員業務技能大賽又重新回到音樂類別的原點;“川渝樂翻天”已經成為川渝家喻戶曉的歡樂“文化名片”,給無數人帶去歡笑。

這一年,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推進,重慶與四川及各地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第七屆“記憶中的年味”春節影像紀事攝影展、第三屆川渝鄉村振興農民畫聯展、墨韻萬象川渝書法展,為川渝公共文化服務共建共享走出了一條堅實之路;京津滬渝四直轄市戲劇曲藝交流展演、長江流域優秀群眾攝影作品展、第二屆西南地區群文攝影精品聯展,盡顯各地藝術家風采。

圖片 6
接龍吹打《搌新房》

近百場市級群文主題活動,7266.77萬人次網絡觀看,正是我市群文人交出的答卷。

有苦有甜 日夜多奉獻滿足群眾期盼

每一項活動的組織和實施都離不開全市群文人的付出,每一個成績的光環背后都流淌著全市群文人的汗水。

2024年9月19日,隨著合唱類決賽的舉行,重慶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大家唱群眾歌詠活動在萬州大會堂落下了帷幕。17支合唱隊伍有條不紊,為線上線下觀眾帶來了和諧、和美的視聽享受。而這,也與活動執行單位萬州區文化館工作人員的努力分不開。

“由于時間和場地的變更,準備這場活動對我們來說時間緊、任務重。為了保障活動順利進行,工作人員嚴陣以待,反復琢磨每一個環節,確保每支隊伍的上下場和候場不出現紕漏。”萬州區文化館黨支部書記馮琳回憶道,“其實這樣繁忙的狀態是我們的工作常態,除了承辦市級品牌活動,我們萬州還自發開展了各類文化活動,例如萬州藝術街區每天都會舉行文藝展演展示,助力文旅融合。”

圖片 7
舞蹈《舍巴沐光》

“創新”也是2024年我市群文工作的一大關鍵詞。

同樣是9月19日,“大地歡歌 鄉約四季”2024全國“四季村晚”秋季示范展示活動在北碚區東陽街道西山坪村熱鬧上演。除了精彩的文藝演出,現場還舉行了別開生面的村BA投籃比拼,受到了線上線下觀眾的好評。“這場將文化、農業、體育、旅游相結合的秋季村晚舉辦后,反響十分強烈,許多地區都來到我們這里學習經驗。”回憶起2024年,北碚區文化館館長董進波仍是心潮澎湃。

這一年,既有挑戰,也有創新,更有收獲。“老百姓休息的時候,往往就是我們最繁忙的時候,每當逢年過節,我們就加班加點地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每一次活動的成功舉辦,每一次參賽獲得的榮譽,以及每一次老百姓的夸獎,就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賦予了我們繼續前進的勇氣。”綦江區文化館館長張靜說道。

圖片 8
廣場舞《“渝”快起舞》

“2024年,是碩果累累的一年,也是辛勞付出的一年。各區縣群文工作者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引入社會力量,創新開展諸多文化活動,比如渝中區文化館開展的‘樂響渝中’音樂會、大渡口區文化館開展的‘花開的聲音’沉浸式音樂會、沙坪壩區文化館打造的‘黃葛樹下的音樂會’等品牌活動,為市民帶來了豐富多樣的文化體驗。在作品創作上,我市群文人們積極創作,打造了一批具有重慶辨識度的‘渝字號’原創作品,精品迭出。”重慶市群眾藝術館館長任競表示,“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老百姓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欣賞水平的提高,群眾文化工作逐漸從‘我供你看’轉變為‘你呼我應’,百姓的呼聲成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關鍵指引。新一年里,我們將打造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辦好家門口的文化,以特色文化惠民活動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以高質量的文化供給不斷提升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

(本文圖片由重慶市群眾藝術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