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鐘傳勝
應光燦之邀,4月19日,到鐵山坪云峽路一號藝術空間,參加了為藝林畫院舉辦的“《茅屋·廣廈》中國水墨致敬不朽的詩圣杜甫”畫展開幕式。

2019年初,市文聯組織李光燦“大三峽百米長卷作品研討”活動后,我撰寫的研究文章,在當年第一期《重慶美術》“研究”欄目用6個頁碼推出,《重慶文藝》《巴南文藝》又刊發了相關文章。我們接著還多次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其后,光燦到萬盛、綦江采風,在雙溪附近的洋渡河發給我一些照片,創作出50米風光長卷。他還應邀到西藏采風,創作出一大批描繪高原風光的中國畫。今年,由重慶市文聯和西藏自治區文聯聯袂組織了他的個人繪畫作品巡展,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
市委、市府將李光燦的《大三峽百米長卷》精印成卷軸,作為市禮贈送給來渝的國內外貴賓,他畫的多幅巴渝山水,陳列在市委、市府、市文聯等重要廳堂,成為重慶市標志性繪畫作品。這次《茅屋廣廈》畫展,展出了光燦為反映社會變化而精心繪制的數十幅新作,有重慶藝林畫院余澤洋、張小泉等15位畫家圍繞主題繪制的新作,分上下兩個展廳進行展出。

我注意到主圖《江城如畫》非常出色,這幅畫運用小寫意手法,以現代山城重慶的廣廈林立,與1200余年前杜甫的秋風茅屋兩相對照,傳遞出中華民族千余年間的巨大社會變化,真可謂“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在光燦筆墨交融、勾皴染點之中,呈現出當代中華民族振興事業的宏偉浩壯。
《江山如畫》采用中國繪畫散點透視中的“深遠”構圖法,畫家位于朝天門來福士大廈,俯瞰由近及遠的山城、江城、橋城,藝術地勾勒出完整的巴峽全貌,其中綴以重慶大劇院、江北嘴金融中心、梁沱、朝天門大橋以及往來其間的車輛、船舶,與同圖中的保定門、測候亭、弋陽觀、萬天宮等歷史建筑交相輝映。賞畫的同時,厚重的歷史滄桑感會油然而生。
在清乾隆王爾鑒《巴縣志·輿圖》中,有著名的巴縣三峽即石洞峽(巴峽)、銅鑼峽、明月峽,畫中表現的,正是唐代王維《曉行巴峽》寫景之處。與杜甫、王維同時代的李白,也曾在這里寫下了:“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千古名句。

光燦在導覽時,再一次引用了石濤“筆墨當隨時代”的名言。他畫水墨山水,特別講究水暈墨章。墨即是色,光含萬象,吐故納新?!疤斓仉硽瑁憬Y四時,透過鴻蒙之理,堪留百代之奇”。他在這里用中國水墨,向偉大的詩圣杜甫致敬。廣廈千萬,大庇天下寒士,其人民性內蘊,已是嶄露無遺。

當天的開幕式上,重慶書畫院院長、重慶美術館館長王發榮在發表熱情洋溢的致辭后,又即興朗誦了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他聲情并茂的誦讀,感染到了館內的每一位聽眾。為進一步助興,接著,由著名的古琴非遺傳承人、重慶市古琴專委會會長蘭滇軍大師,傾情彈奏了流傳千古的十大名曲《流水》。近九分鐘的演奏一氣呵成,令人陶醉,喚起聽眾強烈共鳴,產生出綿綿思古之悠情,這與展場氣氛十分契合。恰如在場的一位記者所言“這是藝術對自然的凝望,對高山流水的仰止,更是對當今盛世的聲聲禮贊……”踏花歸來馬蹄香。觀展歸來,寫下以上寥寥數字,以記觀摩《茅屋·廣廈》畫展興致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