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文化的煥新表達——評重慶電視臺紅葉頻道紀錄片《渝見岐黃》
2025-06-20 11:01:05 來源:重慶文藝網

近日,由重慶電視臺紅葉頻道與重慶市衛生健康宣教中心聯合制作的電視紀錄片《渝見岐黃》在重慶衛視、重慶城市TV播出。該片聚焦重慶市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歷程、繁榮現狀和未來圖景,以主持人現場探訪的形式,系統呈現重慶中醫藥領域的名醫、名藥、名產、名企,突出反映了重慶市將中醫藥文化融入市民生活的治理智慧,為受眾充分了解重慶中醫藥提供了詳實影像。

全貌:重慶中醫藥事業的多維呈現

《渝見岐黃》共上下兩集,采用板塊敘事結構,以杏林、名師、絕活、藥香、煥新、遠方六個篇章,多維呈現重慶中醫藥發展的全景圖譜。“杏林”篇融合歷史敘事與現代視角,回溯中醫仁愛堂轉型為抗戰時期陪都中醫院,再至新時代重慶市中醫院的蛻變歷程,展示重慶中醫藥的深厚底蘊;“名師”聚焦張西儉等全國知名的重慶中醫大家,以人物群像展現中醫人才的薪火相傳;“絕活”挖掘燕青門武醫同源的正骨療法等民間非遺醫療技藝,解碼深藏民間的醫學智慧;“藥香”以石柱黃連、酉陽青蒿為代表,凸顯重慶兩江交匯、群山環抱的自然環境對優質中藥材生長的獨特優勢;“煥新”展現現代藥企如何通過智能化、數字化技術,為中醫藥產業注入新活力;“遠方”則探討重慶中醫藥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創新與傳播。節目縱橫交織歷史與現代、空間與時間、人物與場景,既有名師大家以深厚學養詮釋醫道精髓,也有民間傳承人用世代絕活書寫療效傳奇;既有現代化藥廠讓千年制藥技藝煥發新生,也有康養理念將中醫藥文化融入市民生活,徐徐展開一幅重慶中醫藥事業的壯麗長卷。

奇觀:重慶中醫藥特色的深度描繪

《渝見岐黃》以地域特色為核心,深挖重慶中醫藥的獨特基因,為觀眾帶來極具沖擊力的視覺觀賞與深刻記憶。“絕活”篇堪稱節目一大亮點。主持人深入探訪以門派、姓氏命名的特色中醫藥場館,聚焦重慶國家級非遺醫療項目,揭開民間醫學的神秘面紗。在重慶正剛中醫骨科醫院,燕青門正骨派第九代傳人陳鑫一招一式剛柔并濟,將燕青拳化入正骨身法,演繹武醫融合的精妙;中華老字號重慶少林堂里,“劉氏刺熨療法”傳承百年,歷經時間的驗證成為民間技術絕活中的救人良方;重慶趙氏雷火灸傳統醫藥研究所則將古代“雷火神針”創新轉化,實現傳統與現代醫學的完美碰撞。這些非遺項目齊聚,猶如一場中醫界的“武林大會”,讓人驚嘆于重慶民間醫學的深厚底蘊,也見證著傳統智慧對現代中醫發展的滋養。

如果說“絕活”篇章刻畫了重慶的“人”,“藥香”篇章則強調了重慶的“地”。重慶地勢復雜,山河匯聚,造就了豐富的自然生態風貌,孕育出得天獨厚的中藥材資源。石柱縣憑借黃連種植成為“全國黃連之鄉”,建成全國最大的黃連交易市場;酉陽縣以青蒿產業為抓手,帶動鄉村振興。“人”的智慧與“地” 的饋贈相輔相成,共同造就了重慶中醫藥事業人杰地靈、物華天寶的繁榮盛景。

語境:重慶中醫藥文化的現代表達

重慶中醫藥文化是重慶地域性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渝見岐黃》深挖優秀傳統文化,緊扣新時代重慶高質量發展,呈現出鮮明特色。其中,“杏林”展現重慶構建的現代中醫醫療體系,凸顯醫療資源的整合與升級;“名醫”聚焦“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國家青年岐黃學者”等,呈現重慶在中醫領域的國家級人才培育成果;“絕活”圍繞國家及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記錄民間醫學技藝的保護性傳承;“藥香”以農業農村為切入點,展現特色中藥材產業如何賦能鄉村振興;“煥新”解碼中醫藥與現代科技、企業模式的融合路徑,揭示產業創新密碼;“遠方”通過“中醫藥文化夜市”等品牌活動,詮釋健康文化融入社會治理的重慶實踐。節目以現代語境和時代風貌交融共振,展現了傳統醫學的煥新發展、政府推動中醫藥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以及重慶人民共享重慶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成果,讓千年岐黃智慧在巴渝大地上續寫與時代同頻的嶄新篇章,為解碼重慶文化軟實力與產業創新力積極助力。

文圖/重慶市廣電視聽監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