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家渝,畢業于重慶美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國畫家協會會員、重慶市中國畫學會會員、重慶市書畫研究會理事、徐悲鴻故居重慶磐溪畫院副院長、大渝書畫院名譽院長。曾任重慶市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重慶市美術家協會宣傳畫藝術委員會主任。擅長中國畫、水粉畫、油畫、版畫。作品被中國美術館、重慶美術館收藏。
《青綠水墨是一家》
文/蕭家渝

中國山水畫中,青綠講究色彩,水墨講究筆法及墨韻。青綠山水較水墨山水更早出現。晉唐伊始,青綠山水以它燦爛的色彩,龐大的規模,博得青睞。青綠山水,高居殿堂之上,裝飾陳列于宮殿大廳之中,他繪制于洞窟之中,意于萬世流傳。他也因制作太過專業,難以普及。唐代詩文昌盛,一統畫壇的青綠山水被文人墨客簡化為水墨形式,風行于書院文房,傳播于市井街頭。從此水墨山水畫,漸超過青綠山水,成為中國山水畫的主要代表面貌。

然而在政治經濟繁榮昌盛的今天,科技高度發展的當代,物質豐富,藝術形式百花爭艷,信息傳媒精致高速,精神文化需求也隨之對山水畫的多樣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綠山水,以它絢麗的色彩,凝練的筆墨,喜聞樂見的形式,備受當代各類人士的歡迎,尤其是中青年觀眾的喜愛。

隨著對青綠山水表現力的嘗試,我開始注意色彩在水墨畫中的應用,水墨畫中,加強色彩,往往會減弱水墨的韻味,轉移了視角與審美中心,水墨畫的色彩不能隨意加強而奪走筆墨要素,色彩要素與墨色要素同時提高。保留傳統特色,學習古代經典和當代優秀作品必不可少。張大千、何海霞、陸儼少等泰斗們就是以青綠山水為首攻對象;黃賓虹、錢松喦、李可染、傅抱石等的青綠重彩山水作出了精深的研究和重大貢獻。傳統青綠設色以石綠、石青為主導的標志色,不能丟。國畫中書法用線是核心,線條審美決定了中國畫的特質。青綠山水的色塊、墨塊、線與點分布構圖、設計融入現代構成方式,也迎合了當代人的審美需求,延伸至當代物象,審美,也給青綠山水開辟了新面貌的境界。

《綠染南山夏初晴》《寒泉幽圃入南山》《瀑流飛縞青水溪》到《龍潭遺韻》《雨露潤萬靈》等青綠山水畫一步步從不自覺到自覺,從無法到有法,再到無法,尋著傳統的脈絡,運用較強烈的顏色,使我的山水畫,逐漸改變了原來的面目,畫面設色取法青綠山水法,取材也由自然山水轉向城市山水。

從設色取法淺絳的《誰持彩練當空舞》《穿越佛圖關》《南來北往菜園壩》到設色取法青綠的《云窗翠橋》《江舟云樓》等色彩也逐漸強烈,青綠山水也逐漸加大了我畫作中的比重。
藝術為人民,青綠山水自晉唐的繁榮到近二三十年來的再次興盛,逐漸為大多數老百姓,尤其是年輕人喜歡。他們更喜歡青綠山水布置在自己的家中或公共場所。
有一次我們送文藝下基層,到邊遠貧困山區送文藝,送給當地群眾的山水畫中,他們對青綠山水尤其喜歡,展覽會上我的青綠山水作品,格外受歡迎,因為有別于一般色感較弱的水墨山水。
青綠山水不只是加強了較重的青綠色彩,也融入其他色彩,和設色較簡單的淺絳山水、水墨山水比較,程序也相對復雜,制作也比較花時間,但十分值得。
由于現代人的生活環境和古代人的生活環境有一定的差距,現代人生活的環境,有相當多的人造建筑和交通設施設備,以及供眾多人群使用的廣場,商場,學校,公園和游樂場所,對現代場景的表達,就和以前純粹的自然風貌大有不同。
現代的環境,就需要一種特殊的手法和特殊的色彩,對具體景物和場面有不同的要求,若要處理現實生活中的物象,尤其城市中的建筑交通工具、人物等,都要引入新的觀念和技巧,除了十分重要的筆墨關系,構成關系,黑白灰關系,色彩關系等也十分重要。
新內容促進新形式的發展,新形式的出現。水墨山水是青綠山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我們更要了解唐宋畫風,發揚傳統,讓水墨山水更上一層樓,讓青綠山水,葉茂花繁,讓水墨山水、青綠山水世世代代永不息歇。讓中國特有的山水畫,永遠放出中華民族特有的東方藝術光芒。